在我国型号众多的长征火箭家族中有一款火箭并不经常露面,然而一旦露面就必然是身兼重任,它就是长征2号F型载人运载火箭。首飞至今一直保持着100%全胜战绩,13次任务总共将11艘神舟飞船、两艘天宫空间实验室送入近地轨道,并将14人次航天员安全送入太空。
长征2号F型运载火箭
自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任务之后载人航天工程全线转入“空间站任务阶段”,在此期间并没有神舟飞船发射任务,因此长征2号F型火箭已经有三年时间没有进入公众视野,不过,今年它将迎来一次特殊任务。
本着“以人为本”发展理念,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始终强调“载人航天,人命关天”,长2F就是在这样的任务背景下专门为神舟载人飞船量身定制的高可靠高安全火箭,其设计安全系数为0.997,而实际安全系数已达0.9997。如此高配版的火箭不仅能用于神舟飞船发射任务,自然也能用于其他近地轨道航天器的发射。
长2F芯一级火箭
作为一款二级半火箭,长2F可以将8吨级神舟飞船送入200公里近地圆轨道,取消逃逸塔、更换整流罩后近地轨道运力可达9吨级。
近日,借着第60个世界气象日活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塔架再一次亮相荧屏,长2F距离发射特殊任务载荷的日子也是越来越近。
载人发射塔架时隔三年再度亮相荧屏
那么,这个特殊任务究竟是什么呢?多方渠道消息证明长征2号F型火箭将发射一款带翼航天器。
带翼航天器不同于只能进行轨道飞行的传统航天器,而是可以兼顾大气层内外空间双重飞行任务,不仅能在宇宙空间进行轨道飞行,也能在大气层内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进行航空飞行,这一概念最早由我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提出,最经典的代表就是美国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
提起航天飞机大家很快会联想到“费钱”、“不安全”等一系列具有反对性质的关键词,然而要认识到技术的发展从来不是直线上升态势,而是带有循环往复特征的螺旋式上升轨迹。美国航天飞机计划总体是成功的,安全执行了130余架次任务,在具备多人飞天能力的同时还有着20吨近地轨道运力,这一运力仍然是大多数运载火箭难以企及的高度。
由于时代与技术的局限,航天飞机最终不得不退出现役,然而航天飞机技术的发展却从来就没终结,美国空军目前正在推进的X-37B项目经常被媒体错误解读为“空天飞机”,实际上它仍然是一款不折不扣的“航天飞机”,同样是由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具备大气层内外空间飞行能力,可以水平滑跑降落。
包络X-37B的火箭整流罩
X-37B长8.9米,翼展4.5米,高度2.9米,发射质量约为8.5吨,相当于航天飞机轨道器的八分之一,总共生产了两架,累积执行5次轨道飞行任务,第一次持续任务时间是224天9小时24分钟,最新一次持续任务时间则是779天17小时51分钟。与之相比航天飞机最长在轨时间仅有17天,是因为X-37B配置有太阳能电池翼,长期在轨运行拥有充足的电能保障,而航天飞机只有燃料电池。
X-37B可视作航天飞机的升级版,采用先进隔热结构设计,具备多次重复使用功能,依托布置于机头与机尾的姿态控制发动机,以及2台R-4D主发动机(服役型号计划使用的发动机型号)具备更加灵活机动的变轨能力。
X-37B展开太阳能电池翼
以X-37B为代表的新一代带翼航天器之所以备受大国青睐主要缘于空天作战的旺盛需求,它不但可以利用光学、雷达等手段进行对地侦察,也可以对他国航天器实施抵近侦察、干扰、破坏,甚至在轨捕获,具有非常典型的非对称作战优势。
俄罗斯、欧空局、日本、甚至印度也都有类似X-37B的带翼航天器研发计划,只不过没有任何一家能做到X-37B的水平,其中只有欧空局的IXV航天飞机实施过轨道飞行任务,但最终还是以伞降方式着陆。最值得一提的是印度RLV-TD航天飞机,该机只进行了一次65公里高度的亚轨道飞行,降落方式也别具一格,不是水平着陆机场跑道,而是一头扎进孟加拉湾。
印度RLV-TD没飞出大气层最终扎进孟加拉湾
中国航天此次使用长征2号F型火箭发射的航天飞机会是什么水平呢?(为便于书写,后文将以“特殊任务航天飞机”名称指代长2F火箭的此次发射载荷)
先来看它的发射质量。长征火箭家族中专职低地球轨道运输业务的火箭除了长征二号F之外,还有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用运力排除法可知“特殊任务航天飞机”发射质量在4至9吨之间,这意味着它与X-37B处于同一重量等级。
取消逃逸塔的长2F具备9吨级近地轨道运力
航天飞机领域太平洋两岸可以说是各领风骚,大洋彼岸有相对成熟的航天飞机技术体系,而我们也早已是万事俱备,且拥有一系列核心技术的跨代领先优势,完全可以做到“后来居上”。
跨大气层飞行是航天飞机研制过程中的核心难点,航天器由近地轨道宇宙空间再入返回大气层速度往往高达23马赫,由此将产生2000摄氏度以上高温,防热材料性能的优劣是制约航天飞机的核心门槛。
再入大气层
对此,中南大学范景莲教授说“要做就做世界领先”,由她领导的技术团队研发了一种特殊材质的轻质耐超高温复合材料可以耐受3000摄氏度以上高温,与现有超高温材料相比,高温强度提高3至5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世界技术空白。
上述指标远远超越了航天飞机的防热需求,还有一个关键词“轻质”,意味着可以大幅度降低飞行器结构重量。
要做就做世界领先
与之对比,美国X-37B由于复合材料防热指标不达标,还需要使用防热瓦、防热毡,进一步增加了机体结构重量。而我们依托耐受3000摄氏度高温的新型复合材料,则可以进一步降低防热瓦、防热毡使用量,进一步降低机体结构重量,这一增一减就已经可以高下立判。
X-37B由于结构重量超重根本无力进行大范围轨道变轨,进一步限制了轨道机动能力。畅想中的“空气动力辅助变轨”最终只能沦为幻想,这是一种基于太空打水漂原理,利用航天器再入大气的反作用力回弹宇宙,可以用最少的燃料消耗实现大范围轨道变轨机动飞行。
X-37B表面敷设大量防热瓦造成机体超重
我们的特殊任务航天飞机由于机体结构减重,比X-37B更适宜实施“空气动力辅助变轨”,而太空打水漂原本就是我们的独门绝技。这还得从一系列东风快递说起,去年十月一日DF-17乘波体导弹方阵甫一亮相就引起世界舆论哗然,我方人员在介绍这款导弹时淡然洒脱地说道,这个弹头设计像一架小飞机,它的设计可以使弹头的飞行轨迹更加灵活多变,整个突防下来,敌人很难拦截它。
DF-17的官方介绍
以DF-17为代表的高超音速导弹与航天飞机有着一脉相承的飞行技术条件,它们都需要在被称为“亚轨道空间”的临近空间飞行,该空域海拔20至100公里,超高空大气稀薄,传统气动布局在这里会失效,因此需要尽可能借助高超音速飞行条件下的激波。
基于乘波体原理我们已经连续推出了DF-21D、DF-26、DF-17、星空-2号等多型高超音速滑翔导弹,对于航天飞机的气动设计而言则是事半功倍。与之对比,美国前不久才刚刚完成类似DF-26型号导弹的首次试飞,进一步实锤确认我们在该领域领先美国十年以上。
当它们还是模型的时候我们已经列装成军
无人高速返场降落也是航天飞机的核心难点,现今世界只有两家具备这一能力,一个是美国,另一个就是我们。
中国与众不同的是,我们已经将这一能力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战斗力,这就是无侦-8亚轨道高马赫数无人侦察机。
无侦-8与DF-17一样都被誉为“技术奇袭”,该机完全迥异于当今世界任何一款现役无人机,动力选用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飞行方式也非常独特,由轰-6N轰炸机挂载起飞,在指定空域高度投放,尔后自主爬升至亚轨道空域,紧接着翻转机身倒扣进行大马赫数巡航飞行,机翼下方形成激波,飞机骑行在激波上飞行,抵达目标空域执行完侦察任务后进入无动力滑翔返场着陆阶段,这一阶段与X-37B返场着陆模式几乎是如出一辙,都是在无人状态下的无动力高速返场。
无侦-8
无侦-8的无动力高速返场技术早在6年前的一次无人机高速返场试飞任务中就已经彻底攻克,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马瑞卿教授团队研制的“高速自主全电刹车系统”以及某民营企业研制的轴承部件在此次任务成功后获得了项目方的公开表彰。
跨大气层飞行验证器
再入防热、临近空间飞行、大速度返场之所以将航天飞机任务末段放在前面来讲,是因为这一阶段的飞行才是制约航天飞机成败的一系列关键因素。在特殊任务航天飞机之前我们已经通过神龙、无侦-8、DF-17等一系列高超音速飞行器项目进行了逐一技术验证与实际型号任务验证,技术与经验积累已经相当厚实。
现在再来看看特殊任务航天飞机进入轨道后能干些什么,简洁明了地概括就是“X-37B能干的我们全部能干,X-37B不能干的我们也能干。”。
我国多型水漂弹密集测试
基于更加轻质的机体结构我国特殊任务航天飞机可以基于太空打水漂原理实施大范围轨道机动变轨,具备更强的反侦察、反打击手段,也可以锁定更多任务目标,这是X-37B目前无法实现的功能。
在轨捕获也是目前X-37B尚没有验证的太空任务,而我们早在长征七号首飞任务中就利用机械臂实施了在轨捕获太空碎片任务,这是全球第一次。
空间高精度六自由度机械臂
太空碎片属于非合作航天目标,既然连碎片这种微小级航天目标都能精准控制机械臂加以捕获,那么其他非合作目标自然也不在话下,需要的不过是一个更大的平台,而特殊任务航天飞机就可以履行这一职责,可以说该型航天飞机将是未来我国天地一体作战的核心节点。
和平时期,通过更强的机动变轨能力可以对高时间敏感目标进行快速侦察,侦察手段包括光学遥感、雷达侦察、电子侦察等,同时也可对他国航天器进行近距离抵近拍照侦察,分析其载荷的任务属性、能力等关键要素,在战时则可通过机械臂对其实施干扰、破坏等操作,从而锻造成真正的轨道作战飞机。
机械臂在轨验证
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的金牌火箭长2F与特殊任务航天飞机的首次结合让我想到了伟人的一句话“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达到”,长2F与航天飞机实际上早在三十三年前就已经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航天战线有过一次2000多人参与的载人航天大论证,当时国家准备上马载人航天工程,但是科学家对于选择何种方案实现载人航天目标举棋不定,总体分为“机派”与“船派”两大技术观点。
4套航天飞机方案与1套载人飞船方案
由钱学森启蒙的中国航天人从一开始就对航天飞机情有独钟,拿出的5套方案中有四套都是航天飞机,只有最后一个是载人飞船。话说,如今马斯克大张旗鼓搞的星箭实际上的意思就是我们当年四份航天飞机方案之一。“船派”基于当时的国力国情力主走更为稳妥的载人飞船方案,双方相持不下。
最终还是钱学森先生一锤定音将关键一票投给了载人飞船,这才有了现如今的神舟载人飞船。
神舟载人飞船
虽然钱老将关键一票投给了载人飞船,但他却始终是航天飞机的坚定支持者,因为他本人就是航天飞机概念的发明人。由此不得不感慨钱老的的确确是一位战略科学家,他不会局限于对技术的执念,而是基于系统论原理,选择了一条能够取得成功的最优方案。
在将票投给载人飞船之后,钱老又在生前叮嘱年轻一代航天人要紧盯带翼航天器(航天飞机与空天飞机)的发展,并在一封回信中强调“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一定要在空天飞机上显一显身手,一件国家大事”。长2F发射新一代特殊任务航天飞机,也是圆了钱老生前的航天飞机梦,同时也是迈向空天飞机领域的关键一步。
长征2F火箭发射神舟飞船
实际上航天飞机也早已纳入863等高技术发展规划,如今“船派”的长征2号F火箭再度服务“机派”的航天飞机,可谓是殊途同归。
为什么我们能在如此之短的周期内在诸多核心技术领域实现对最强者的反超?底气依旧来自全球配套最为齐全的产业链。以近两三个月来炙手可热的口罩为例,我们的一个三线城市可以在几周时间内动员改装多条口罩生产线,实现日均生产65万个口罩的产能,而大洋彼岸对于一个小小的口罩却是无能为力。
一台口罩机需要1300多个元器件
为什么呢?因为配套的无菌设备、压缩机、鼓风机等工业装备在美国实体经济空心化浪潮中早已不复存在。窥一斑而见全豹,小小口罩都无能为力,又怎么能指望他们可以引领未来呢?既然他们不行,我们自然就要当仁不让。
五十三年前东风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两弹结合试验的一声惊雷结束了我们有弹无枪的历史,五十三年后的今年西北大漠深处长2F火箭点火的一声惊雷,也必将成为改写历史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