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生活快讯网资讯正文

他挽救了南宋书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9-11-15 16:21:37  阅读:3720+ 作者:责任编辑NO。魏云龙0298

纵观整个书法史咱们不难发现,宋朝书法在整个书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北宋其实的“苏黄米蔡”,除此之外,南宋的张即之也是一位领军人物,他在书法史上的奉献是非常之大的,可以说他是一位抢救南宋书法的首要人物。

张即之《书楼钥汪氏报本庵记》纸本行楷 29.3×91.4cm 辽宁省博物收藏

张即之《汪氏报本庵记》纸本 行楷 纵29.3厘米,横91.4厘米。小字行书38行,凡688字。辽宁省博物收藏。帖后有文徵明跋、项元汴题记。卷前后又有项氏诸印和卞永誉式古堂印,清乾隆、嘉庆、宣统三朝印玺。文徵明云:“按《皇宋书录》,即之,安国之后,甚能传其家学。……。其书师颜鲁公、尝为高宗所称。即之稍变而刻急,遂成名家。”

张即之是南宋书坛首要人物,《我国书法发展史》宋六人,张即之在内,另五人为北宋四家与赵佶。张即之是南宋后期力挽狂澜、复兴书法艺术、穷终身之力以改动式微书风的革新家,称霸一时,且有“宋书殿军之誉”。《宋史》本传称其“以能书闻全国”,“大字古雅遒劲,细书尤俊健非凡”。其下笔简捷凝练,运笔坚实峻健,点画顾盼生情,结字俊美而骨力遒劲,使字字结体生动明快,清新不落窠臼。其所书《大字杜甫诗卷》前人评为“有长风破浪气候”。女真族尽管远在北方,与南宋政权处于仇视位置,但关于张即之的笔墨著作,却不吝用重金购求。

张即之《书杜诗卷》纸本楷书,35.5×1464.6cm 淳祐十年(1250)辽宁省博物收藏

《书杜诗卷》,张即之大字楷书,墨迹,纸本,纵35.5厘米,横1464.6厘米,共一百二十八字。书杜甫七律《紫宸殿退朝标语》和《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二首。所书含墨丰满,下笔冷静,使转颇急,时露飞白,写出了直截了当的共同风格。款署“淳祐十年(一二五零)八月下浣樗寮”,时年64岁。

明张宁云:“温夫特善大书,匾额字如作小楷,不烦安置,而清劲绝人。”其书法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成果,到达超凡的艺术水平,就在于他临池不辍,刻苦修练,终身勤勉,具有了极为深沉的功力。张即之书固受唐人影响,但他并不模仿古人,不在前人的轨道上萧规曹随,而是长于变法,结合个人所长,发明晰自己的共同风格。例如在雄厚挺立的《书杜诗卷》中,他一改颜鲁公的圆头直入、纯然中锋运笔的办法,而间或采纳侧锋笔法,使线条粗细浓纤替换织造,力求点画、结构的险劲清绝。此卷起笔落墨冷静冷静,运转稳健,老笔纵横;笔画波澜起伏,使转颇急,力透纸背。飞白之法运用得适可而止,因而为著作增添了刚毅与豪放的气韵。其结体不雕不琢,直截了当,天然爽快,古雅遒劲。此卷笔势洒脱洒脱,大气磅礴,但笔笔可寻出处,毫不失规则。这是件非常可贵的笔墨精萃,可谓张氏大字楷书的代表佳作。

张即之《双松图歌卷》部分 纸本楷书 33.8×1196cm 宝祐五年(1257)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即之《台慈帖页》 纸本行书 30.9×43.1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即之《书王禹偁待漏院记卷》部分 皮纸楷书 41.5×2665.5cm 上海博物收藏

张即之善写大书,《待漏院记》即其大字书法的代表。此卷每行三字,字字大如碗口。字体取颜字之宽博方整,行笔粗大健壮雄健,笔道时粗时细,时呈曲折,流通跌宕。在帖学盛行的南宋,张即之坚持传承颜体,体现出其共同的特性。

张即之《敛襟谈老氏诗楷书册》部分 纸本 纵26.5厘米、横13.6厘米

张即之《楷书度人经帖》部分 纸本楷书 59页 每页30.7×14.l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即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部分) 纸本 行楷 纵32.3厘米 日本京都智积院藏

张即之 《华严经》残册

后世书坛有人讥张即之书有意为“怪”,不合“规则”,并斥之为书法“尚意”,寻求“意趣”,体现特性。宋初文坛领袖欧阳修便提出,书法不能专师一家,模仿古人,而贵在“得意洋洋”,自成“一家之体”,否则为“书奴”。后来,明代安世凤在《墨林快事》中亦曾云:“樗寮书,昔人斥为恶札。今评其笔意,亦非有心为怪,唯象其胸襟,原与俗情违逆,不知有匀圆之可喜,陡峭之可骇耳。自开天以下,千奇万异,何独字法不得任情哉!?”在这里,安氏既阐明晰张即之书法的特征,又从“意趣”这一艺术的审美视点辩驳了所谓“恶札”之说。

—版权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一切

为传达而发,若侵权请联络后台删去

文中观念不代表本号态度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